2017年3月21日 星期二

港鐵數學常識大挑戰


港鐵提出以每程九七折優惠取代第二程九折優惠,並表示受惠人次將會大增。

理論上,呢個講法冇錯,因為不是每個人每日都會搭多過一程,所以好多本來冇優惠的會變成有優惠。

不過,對於每日剛好搭兩次的人來講,Sorry,優惠會少咗而唔係多咗。點解?假設本來每程10蚊,在第二程九折之下,總和就係10蚊加9蚊等如19蚊;但係變成每程九七折呢,總和就變成19蚊4毫。要點樣先抵?再搭多程除返勻?Sorry,計到第三程,仍然係29蚊比29.1,都係舊制抵⋯⋯

唔想咁樣,可以點樣?係做就做到每程九五折,咁樣本來淨係搭兩程的人就唔會少咗優惠,本來冇優惠的人又可有優惠,大家都開心。冇錯,到時港鐵股東會唔開心,不過港鐵大股東係香港政府囉⋯⋯小股東唔滿意咩?回購股份囉⋯⋯

唔講廣州話就係新移民?


1. 間中在網上看到一些說法,就是每當在公共場所遇上一些「講鄉下話」的人士,便會認定他們是新移民,然後把所有對新移民的批評套在他們的身上。翻查人口普查數據,發現除非有更多其他背景資料(例如真的看過對方的身分證),否則這些說法很有可能錯搞別人。事先聲明,本文並不是要討論香港的移民政策,也不是要為新移民說項。我只是覺得如果要把對新移民指責放在某些人的身上,搞清楚對方是不是真的新移民應該是一件重要的事。正如你可以不喜歡簡體字,把罵人寫簡體字之前最好應搞清楚對方可能在寫日本漢字。

2. 數據是怎麼說的呢?首先我們要定義「講鄉下話」是什麼意思,我假設是指廣州話和普通話以外的中國方言。畢竟,如果有個人在講德文或者泰文,我想應該不會認錯是在「講鄉下話」的。很幸運,人口普查有這樣的數據,而且還可以分開福建話、客家話、潮州話、四邑話、上海話和其他中國方言做統計。為簡單起見,我們這兒綜合討論。不過只是看這個清單,已可看出一點香港的語言結構:香港曾經流行各種中國方言,人口普查問這問題就是要追蹤其變遷。

3. 數據顯示,年紀越大,就越多人的慣用語言是其他中國方言。這和香港的歷史十分吻合:近數十年普及教育,大家自然都懂得而且習慣說廣州話。但去到某些新界遍遠村落,村中的老人往往是說客家話的才是主流。他們在港生活幾十年,如被誤會為新移民將十分奇怪。同一個觀察在居港年期中也得到引證,全港有27萬人的慣用語言是其他中國方言,而當中有79%居港十年或以上。

4. 順帶一提,只看在居港少於7年的人口,慣用語言是華語的,當中以廣州話為慣用語言的有 80% ,普通話有 9.3% ,其他中國方言的是 10.7% 。用慣用語言來區分一個人是不是新移民,會製造極大量的 false positive 和 false negative (偽陽性和偽陰性)。

5. 當然,也肯定有人會問,聲稱自己以廣州話為慣用語言的,不一定講得標準,外人很容易聽得出來,那些人就是新移民。不過,我擔心這個問題恐怕會進入香港對不同語言有否音標規範,「鴨脷洲口音」是否存在之類的討論,說不定還會影響法庭案件,我懷疑還是少講為妙比較好。

6. 最後,再講多一次,這只是個語言學和人口學的討論,和新移民政策無關。想討論這個問題的,請移玉步。


*「方言」一詞在此僅為借用人口普查的說法,並不代表我對其語言地位的理解。對此,我比較同意語言學界的一種流行說法:語言就是有軍隊的方言。

2017年3月18日 星期六

樓市誰之過?


我很喜歡和同學分享一件事:十年前我從美國回來,第一份工作是在港大教書。因為慣了校園生活,所以便選擇在港大對面的山道租了個地方住。這個單位建築面積五百呎,兩房(我堅持要有書房),月租6800

你冇睇錯,十年前在石塘咀租一個兩房單位,只要6800。今天同一個價錢,半間劏房都租不到,太空艙就差不多。OK, 西環通地鐵,其他地方呢?查看中原城市領先指數,由200771日到今天,從56點上升至149點,增加了166%。值得注意的,是在2007年之前,香港樓市好平穩,一直在55點左右。

今日樓市巔價,誰之過?香港經濟受外圍影響很大,例如2008金融海嘯就一下子把樓價壓低了23%;今天面對中國大陸的資金湧入,地價沒有最高只有更高。但是,政府如何回應還是有高手和低手之分。

關注香港土地問題的朋友,應很熟悉一個說法,就是梁振英常常把樓價問題指責任歸咎於上屆政府開發土地不足。問題來了:上屆負責土地開發的官員是誰?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是也。

正因如此,現在林鄭說什麼打擊樓價的措施,我都不會太認真看待。畢竟她任發展局局長期間,樓價已經增加了88%,她沒理由不知道。她當時做負責人都沒有處理問題,現在又跑出來說有解決辦法?

話分兩頭,曾俊華做十年財政司司長,是否都要為土地問題負責呢?這點都係要問返林鄭。因為林鄭話政務司司長不用因為教育局局長做錯事負責,咁同一道理,財政司司長又為何要為發展局負責呢?

都係本土研究社講得好,不是「香港地少人多」,而是「香港地、小人多」,土地問題其實是政治問題。在這種理解下,如果北京仲以為林鄭施政能力高更能解決香港的結構性問題,就真係人唔笑,狗都……

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

天水圍咁遠


有報道指行政長官候選人林鄭月娥原本答應周六下午到天水圍與基層團體見面,唯競選辦忽然通知不會出席。記者查詢時,競選辦稱:「林太呢兩日比較攰,唔想去天水圍咁遠,想畀佢多啲時間休息」,並強調林鄭月娥並無病倒,還建議團體出市區和林鄭會面。

阿林太,你身為候選人,直白少少講,你見緊工。我就未見過有人見工的時候會話攰而唔去,然後叫未來老闆去找你。你咁都做得出,我想問一問那 92,105 在元朗居住要出市區的市民,他們可是日復一日舟車勞頓來回兩小時車程,又可不可以學你這樣說呢?真係想射波,都最起碼都整張病假紙啦,但係你又話你無病。

習總啊習總,如果你睇到呢個po,我想同你講:你找個這樣「極品」的人來做特首,你想香港人點睇你?


(數據來自 2011 人口普查)

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

兩幅圖幾乎一樣?


本人現要求經濟一週解釋在3月14日於其Facebook專頁刊出之「跨區返工」貼圖的製作過程。該圖與本人於2月28日刊出題為「香港人返工地點入覽」的貼圖甚為相似,並不尋常。

本人有時也會借鑑一些外國網站的製圖作二次創作,把同一個概念換上香港的數據分析。本人也十分歡迎媒體利用本人的製圖作二次創作,例如本人去年五月製作比較住宅單位和車位大小的貼圖,就引發數個傳媒仿效。他們都有向我查詢製圖概念,再創作時也有註明出處。然而經濟一週的貼圖因下列原因和上述情況有所不同。

1. 該圖的主題與本人的製圖完全一樣。
2. 該圖利用的數據來源和歸納數據的方式與本人的製圖完全一樣。
3. 該圖顯示數據的方式,包括圖形選擇以至擺放位置,與本人的製圖幾乎完全一樣。
4. 該圖並不見得是為評論本人之製圖而設。
5. 經濟一週從製作該圖至今並無與本人作任何聯繫。

自2014年以來,本人經常在網上發表自製的數據圖,至今已有近百作品。一直以來,本人均歡迎媒體免費轉載。在本人網站的「轉載政策」一欄中列明,除立場和獨媒外,「其他所有網媒,一律須逐次提出轉載要求」。為對其他網媒公平起見,本人認為有必要嚴格執行是項要求。有鑑於經濟一週的貼圖與本人之製圖甚為相似,至今卻未有與本人作任何聯繫,望能予以解釋,以便跟進。

本人原圖:網址
經濟一週貼圖:網址


2017年3月12日 星期日

日本環境輻射量比較圖(2017.3.11更新版)


1. 是日為日本3.11地震6周年,我想藉此時間更新之前廣傳的「日本環境輻射量比較圖」。和上次一樣,日本數據來自日本原字力規制委員會的網站,香港數據來自香港天文台。除了切爾諾貝爾的數字來自去年7月外,所有數字都更新至2017年3月11日晚上11時。東京新宿的監測站剛好今天維修,改為使用羽田機場監測站的數據。

2. 和去年一樣,我還是希望通過這些數字,向大眾說明對於一般人來說,去日本短期旅行並不危險。從環境輻射來說,香港還是比日本大多數的地方為高。上次的分享引來了一些討論,我也想順道在這兒回應一下。取樣方面,各大城市我使用的是位於市區的監測站的數字。不同監測站的數字的確會有所不同,而數據也會受儀器設置的影響。但縱觀數以百計的監測站之間的差異,都不足以構成健康的憂慮。例如當一個監測站說是0.045,附近另一個監測站是0.048,考慮到數字以倍數計的增加才值得注意,我就不會特別理會。再者,輻射監測不是什麼高深的科技,街外很容易可以買到檢測儀器。如果有數以百計位於市區的監測站長期造假,把數據數以倍數計地拉低的話,理應一早已被揭穿。因此,我一直不太擔心數據的質量問題。

3. 至於福島縣內的數據,南相馬和双葉町的內部差異不少,我這兒用的是JR站所在地的數據。而大熊町的數據,我用的是距離核電廠最接近,數字最高的一個監測站的數據。我相信個這取樣方式站在回應一般市民疑慮的立場上,應已足夠。

4. 有網友質疑日本的輻射風險不是來自環境,而是直接從受污染的食物中吸收。對於日本的食物安全檢測制度,已有不少其他網友討論過,這兒不重複。我只想指出一般香港人去日本旅行,也就是吃那數天的飯菜。如果這也足以帶來明顯的健康影響,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都在日本環境當中吃日本菜的日本人豈不是活在人間地獄當中?

5. 當然,你可以說上述的所有論證都是一個極大陰謀的一部份。但這樣說的話,就進入了「可否證性」(falsifiability)的討論範圍了。陰謀的可怕之處,在於不存在「可否證性」。然而在我的眼中,不存在「可否證性」的說法,也沒有多大的解釋能力。


6. 最後,我想重申我這個分享只是要回應去日本短期旅行的安全疑慮。我並不是福島核電廠本身的安全問題已完全解決,更不是說我支持所有的核電建設,希望關心相關議題的朋友不要把我當成是稻草人對待。感謝。

2017年3月4日 星期六

香港人識得講乜話?


1. 繼續2016中期人口普查系列,這次和大家討論香港人講乜話。人口普查會統計香港五歲及以上有語言能力的人的慣用語言和其他語言。為方便起見,圖中所示的是兩者的總和。下面的討論在有需要時會分開處理。

2. 首先是廣州話,很多人都擔心廣州話的地位不保,事實是否這樣?數據上我們看到廣州話仍然是香港最普遍的語言,全香港只有 5.4% 的人不會說。過去 15 年來,這個數字增加了 1.5% 。不過如果只計算慣用語言的話,廣州話作為慣用語言的比例則只下降了 0.3%,似乎和坊間印象有點不一樣。

3. 那麼有什麼語言在近年來是明顯流行起上來的呢?普通話在過去15年增加了14.5%,看起來好像是高速增長。不過仔細看一下,當中13.4%的增長都是在作為其他語言的類別。作為慣用語言的話,只是增加了1%。我想這1%很有可能是來自內地的人口,例如內地生和港漂。當然,香港七百多萬人,只是1%也已經是7萬人了,如果集中在某幾個社區出現也會很讓人感覺得到的。至於普遍懂得普通話的人多了,我猜是中小學教育的功勞吧。正如英語在同期也增加了10.2%,相信也是教育普及的結果,而不是外國人忽然多了很多。

4. 香港真正面臨危機的語言,是客家話、潮州話和上海話。香港人本來就是來自中國五湖四海的人,語言文化十分豐富。去新界村屋和離島訪問老人家,冇兩句客家話、蜑家話旁身真係唔掂。這些本土香港文化,極待救援。

5. 福建話的數字過去十年持續上升。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為什麼?

6. 印尼語和菲律賓語的上升,應該是輸入外藉家庭傭工所致,也和族裔的數字敏合。奇怪的是統計沒有南亞少數族裔語言,儘管南亞裔的人口過去十多年來也有數以萬計的增長。

7.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香港懂得日語的人正在不斷增加。不過查看族裔的數字,在香港生活的日本人卻在不斷減少中。換言之,這十多年來香港有越來越多人在學日語。也對啊,每年去幾次日本旅行,不懂得說日語太不方便了。

8. 順帶一提,人口普查並無包括香港人是否流利講假話、廢話,以及風涼話的數據。

2017年3月3日 星期五

其實我睇緊卡通片定選舉?


各人台詞純綷咁橋cap到呢三句,如有不滿請向原作者投訴。

除咗食花生,不如都睇埋政綱啦⋯⋯

2017年3月1日 星期三

灣仔區收入下跌之多謝民建聯


1. 前日和大家分享過最新2016年統計的18區主要職業收入中位數,之後我花了點時間和2011年的數字做比較(2011的表格C201和2016的表格C201c),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上次全港收入中位數排名第一的灣仔區,今次的數字竟然下跌了!

2. 過去五年,相信多數打工仔的收入都應該有所上升,何解排名最高的灣仔區反而下跌呢?我立即想到一個可能的原因:不是灣仔區的人窮了,而是灣仔區的範圍改變了。按民建聯區議員的建議,政府於今屆區議會選舉把原屬東區的維園和天后改劃到灣仔區。由於這兩個區本身的收入水平不高,特別是天后選區包括資助房屋勵德邨,很可能在今次調查中拉低了整個灣仔區的數據。這兒我只能說是可能,也不排除有其他的原因,說不定灣仔真的多了窮人,但在統計處公佈更多數字之前,我只能猜想。

3. 支持這次改劃的其中一位大旗手,是維園選區的民建聯區議員周潔冰。她聲稱灣仔區議員數目太少,而維園和天后選區和灣仔的差異較少,所以該把兩區改劃灣仔。立法會於2014年通過有關改動,而周潔冰也在2015年順利連任,還當上了灣仔區區議會的副主席。在審議期間,有立法會議員質疑這改動的必要性,又指出對校網和收生的影響。我不認識該區居民,只是不滿改動會把過去三十年來以區議會分區作單位的統計數字不能夠和以後的數字再直接比較,出現數據異常時也難以知道只是界線問題還是社區中真的出現問題。我當時已在報章撰文指出這點,而當時政府的回覆是以後會在統計表中加一粒星,提醒界線已經改變。想不到界線改變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便立即出現了數據異常。如果沒有這個改變,我們現在就可以很理直氣壯的去追查灣仔區過去五年是否發生了什麼怪事,例如居民生活是否遇到嚴重問題了。

4. 好了,說完民建聯,我們看看其他數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發生在最低工資剛剛開始執行的時候。事隔五年,我們明顯看到低收入區的收入增長速度比高收入區要快,縮窄了不同社區之間的差距。在2011年時,最富有社區的收入中位數比最貧窮社區多60%,到了2016年已下降為26%。當然,這不是說香港人的貧富差距就收窄了。例如屯門的收入中位數增加了43%,不代表每個屯門人的收入都增加了43%,也可以是因為多了一批收入高的人遷到屯門居住,把中位數也拉高了,要看更細緻的數據才能確定甚麼因素更為重要。但總的來說,即使不再是同一區內都是低收入者,從扶貧角度來說應該也是好事。有外國研究指出當富人和窮人混合在同一個社區居住,將有利於增加窮人的收入來源,例如做鐘點都可以收貴些少。

5. 上屆排在榜尾的觀塘和葵青區,今屆繼續排在榜尾。是什麼原因把這兩區的收入中位數拉低了,又要如何才能提高當區居民的收入,有待大家幫忙出謀獻策。